“證監會希望協會能夠進一步去行政化,要形成與行政監督管理相并行的會員自律的管理體系或組織體系。二者是并行的,不是由于證監會人員編制有限,工作忙不過來而把一些事情交予協會辦理。協會若仍按證監會原來的做法,變成行政監督管理的延伸恐怕是不對的。”這是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3年年會上的一段講話。
筆者認為,這段講話很好地詮釋了證監會和上市公司協會之間的關系,不是依附,而是并行,這也意味著在證監會監管轉型和職能轉變的過程中,上市公司協會作為自律組織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多年實踐證明,行業協會在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協助政府加強行業管理、推動行業發展、為企業服務等方面,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起到參謀助手和橋梁紐帶的作用。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在證監會監管轉型和職能轉變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協會作為新型自律組織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們看到,自肖鋼上任以來,其監管思路的著重點就是監管轉型和職能轉變。
2013年5月21日,肖鋼表示,證監會作為監管部門,對不該管的事情,要堅決地放、逐步地放、放到位;法律允許放的,抓緊放,法規還不允許放的,修訂法規條例后逐步地放;對不符合轉變職能要求的行為,要堅決地改、逐步地改;對需要管好的事情,要堅決地管住管好。
8月1日,肖鋼在《求是》雜志發表署名文章稱,寬進嚴管、加強監管執法是當前我國資本市場監管轉型的著力點。并提出資本市場監管要更加尊重市場客觀規律,扭轉“重審批、輕監管”傾向。將“主營業務”從審核審批向監管執法轉型,將“運營重心”從事前把關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
筆者認為,在證監會監管轉型和職能轉變過程中,行業協會作為自律組織將發揮更多的作用。因為證券業的監管主要是行為監管,不能依賴于一次性的準入門檻,凡是市場機制能夠自我調節、市場主體能夠自主決策、社會組織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都要取消行政審批,把證監會不該管或不必管的事務交給市場、交給企業、交給協會等行業自律組織去定奪,適度收斂行政權力,對于改善政府和社會、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都大有裨益。
對此,肖鋼的態度也非常明確,他指出,證監會將堅定不移地支持協會依法、依章程大膽地、積極地、獨立地履行職責。協會需要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而且在管理模式、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上,都要和現有的行政監管有所不同,才能并行,否則不是并行,而是一樣,無非就是換一個場所,沒有意義。
可以預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作為上市公司的高端服務平臺,將會在促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推動建立良好的公司文化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使上市公司更好地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