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大盤受到上周末證監會一系列新政沖擊的背景下,銀行股逆市上揚。業內人士指出,銀行股的表現主要受11月30日公布《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激勵。優先股的推出將為銀行資本金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這對銀行股構成長期利好。
截至昨日收盤,銀行板塊上漲1.61%,共有2.71億元主力資金凈流入該板塊。其中,被傳有望先行試點的浦發銀行昨日大漲3.3%。另外,華夏銀行、建設銀行、寧波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漲幅均超過2%。
東莞證券分析師鄧茂指出,優先股的推出為銀行資本金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因此銀行業是優先股推出的受惠者。
“資本一直是困擾銀行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尤其是核心資本。而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股權融資難度大、可行性低,優先股的推出是銀行補充一級資本的可行途徑。就目前銀行現狀而言,一級資本結構非常簡單,全部由所有者權益構成,監管層明確鼓勵發展創新型資本工具,優先股推出無疑大幅緩解股權融資壓力。”鄧茂表示。
資料顯示,2013年中期,我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為12.24%,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85%,尚無一級資本工具。據測算,2015年國內上市銀行一級資本缺口逾5000億元,2016年-2018年優先股能夠緩解8000億元普通股融資壓力。
中信證券分析師朱琰表示:“未來若發行優先股,能夠大幅度緩解普通股權融資壓力,使得上市銀行短期內再融資壓力基本消除,預計優先股發行約可替代1200億普通股的潛在融資,使得銀行業未來5年普通股融資不超過2000億元。”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表示,優先股能避免普通股融資攤薄盈利,不會損害普通股股東的利益。
“從富國、花旗銀行二級市場的長期估值來看,在樂觀市場環境中,優先股利好明顯;悲觀市場中則難以走出獨立行情。”劉俊強調,“但從長期看,發行優先股能為銀行獲取大量的長期穩定資金,有利于銀行資產規模擴張,從而形成股價的長期支撐。”
統計顯示,最近兩周內銀行股已經連續跑輸滬深300指數達5.07個百分點。目前銀行股估值維持在2013年0.92倍和2014年0.80倍市凈率(PB)。業內人士指出,三大新政將有望為銀行股帶來相對收益機會。具體而言,農業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和平安銀行等7家資本存在缺口的銀行受到的利好可能更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