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內地投資者還沒有可以直接購買的商品指數基金。不過,商品行情持續走牛,各路資金怎么可能不被吸引?經過對半年報的詳細分析,我們發現,南方全球精選正是一只“類商品基金”。
9只重倉基金與商品相關
之所以稱南方全球精選為“類商品基金”,原因有二:其一、半年報顯示,南方全球精選除了第一重倉基金是高盛發行的貨幣市場基金外,其余4只重倉基金為商品基金,另外5只也與商品市場存在高度相關性;其二、南方全球精選基金投資比例高達65.91%,就是一只FOF(基金中的基金)。不過,南方全球精選似乎刻意回避“商品基金”概念,甚至不惜在信息披露中沿用其投資標的管理人舊名。
3月底之前,南方全球精選公布的定期報告均顯示,其重倉基金基本都是巴克萊國際投資管理公司管理的i股系列ETF,半年報中幾乎已面目全非。可以判定,南方全球精選的重倉基金大變臉,是在第二季度完成。
不過,從回報表現來看,南方全球精選似乎只趕上商品牛市“牛尾巴”。進入7月份,隨著美元走強,石油、農產品等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紛紛走軟。ETF方面,天然氣領跌,多數商品ETF價格均以下跌告收,當月平均下跌8.14%。與節節下滑的石油價格相輝映,能源ETF價格也直線下滑,當月平均跌幅16.48%。花旗集團駐紐約ETF分析師丹尼斯?伊曼紐爾(DennisPEmanuel)稱,能源ETF是7月份吸納資金最多的,當月累計有12億美元的新資金流入。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能源ETF卻以16.48%的負回報列7月份最差。
南方重倉的“類商品基金”沒有獨善其身,除了第6大重倉――加拿大峽灣煤炭信托,因為遭遇溢價私有化撿了個“皮夾子”(世界第二大鋅生產商TeckCominco宣布將收購峽灣煤炭信托的全部資產,預計將于10月底之前完成),其他重倉基金表現均未盡人意。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南方全球精選7、8兩月跌幅居首,累計下跌11.08%。可以說,南方全球精選已經上了大宗商品的多頭戰車,騎虎難下。
難逃“刻意回避商品基金”之嫌
作為第一批QDII基金,同時又是一只FOF,南方全球精選信息披露沒有先例可循。可能因為上述原因,南方全球精選的信息披露,存在不少瑕疵。
報告中,許多作為投資標的的公司及基金,只有英文名稱,沒有提供中文譯名。對于很多普通持有人來說,這樣的信息披露,可以說是不完整、不準確。畢竟,投資者有權利通過漢字了解完整準確的信息。
另外,在介紹4只重倉的商品基金時,南方全球精選似乎在刻意回避其“商品”特征。不僅定期報告論述中,找不到“商品基金”蛛絲馬跡,更有甚者,在兩大重倉基金管理人6月份已經更名為美國商品基金公司的前提下,其7月、8月公布的定期報告,仍然沿用“維多利亞灣資產管理公司”。
另外,其第九大重倉基金的管理人――SsgAFundsManagement,Inc,大陸官方譯名為道富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全球精選卻稱之為富道基金管理公司,還不提供英文名稱,簡直是在為投資者閱讀信息披露設置障礙。
7月8月市場表現投資標的
(元)
基金名稱
南方全球精選2008半年報重倉基金表現
摩根士丹利巴西指數i股
(iSharesMSCIBrazilIndexFund,NYSE:EWZ)
市場矢量俄羅斯ETF
(MarketVectorsRussiaETF,NYSE:RSX)
美國天然氣基金
(UnitedStatesNaturalGasFundLP,AMEX: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