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觀察報,交易所、證券業協會近期出臺了一系列自律或規范措施預防二級市場“炒新”,新股上市首日依然延續執行更為嚴格的漲跌幅“限價令”,私募信托和債券基金等原本市場的打新主力被嚴禁參與網下申購。此外,新的發行制度下,網上申購要實行市值配售,也就是需要現持有非限售股才有資格參與網上打新,這也基本斷送了一級債基的打新夢。
不過,這些并未能阻擋私募們打新的熱情。近期一家私募機構與一家小型的公募基金的專戶部門火速合作,推出專門“打新”的結構型產品,已經完成5億元的募資,其投資標的為參與較早期的50只股票的配售。
該打新基金由公募基金提供專戶通道,私募做投資顧問,采用分級的方式并放大到4倍的杠桿,期限為1年。
他們對新股收益率預期樂觀:以歷史參與新股配售的收益作為測算基準,為優先級提出了高達8%的約定收益,加上杠桿作用,他們預計劣后端收益或能到25%左右。這意味著,他們測算的打新的平均收益率至少12%。
事實上,業內多家中小型公募基金在向私募兜售打新的專戶通道,根據資金規模大小,通道費率從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八不等,但由于IPO的重啟太過突然,更多的私募基金借道專戶打新的工作還在籌備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