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央行降息影響,各類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之降低。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走訪上海幾家銀行營業部后發現,盡管各家銀行根據此次降息的規則,保持了一年期以下(含一年期)存款的利率不變,但在理財產品市場,由于受到貨幣供應量以及資金價格下降的影響,理財產品收益率還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
交通銀行()上海地區一家網點大堂經理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正在銷售的共有3款理財產品,期限分別是48天、108天和199天,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3%、4.6%和4.7%。但從本周起將開始發行一款3個月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只有4%。
招商銀行()昨晚開始發售的一款42天產品,以及本周三即將發行的一款53天的產品,雖然預期年化收益率仍有4.7%,但是門檻高達10萬元,這比通常5萬元的購買門檻高出1倍。
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中資銀行在本周(6月11日~6月17日)即將發行的面向普通投資者的半年期以內人民幣理財產品中,目前年化收益率最高的為5%,門檻定在5萬元。多數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3%~4.8%之間,門檻也大多在5萬元起步。
一位銀行系信托公司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銀行理財產品很多對接信托公司的信托產品。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很大程度上受上游的信托收益率下降影響。他表示,雖然上周央行降息為3年半來首次,但年初至今,經過幾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市場上資金面已經較去年寬松不少,資金價格也隨之下降。這種情況下,作為銀行“影子銀行”的信托,其產品收益率也隨著下降,而這就影響到銀行理財產品市場。
上述信托公司高管所說的資金面有所寬松的現象在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上有所反映。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網站顯示,目前ShiborO/N、1W、2W、1M的價格都降至3%以下,3個期限的利率水平都處于歷史低位。
受資金面影響,今年以來,信托產品收益率也降至9.4%附近。而去年,信托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一度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