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理財產品的走俏與其管理費率相對較低其實并無實質性關聯,短期理財產品受熱捧,主要得益于渠道的大力助推
近期,理財債券型基金成為基金公司爭搶的“香餑餑”。
中國證監會公示數據顯示,上周共有8只基金遞交了申新材料,其中有4只為短期理財類產品。在基金公司火熱搶灘布局之時,與其在投資標的和預期收益都相類似的貨幣型基金卻備受冷落。
觀察發現,目前市場上運作的貨幣型基金管理費率均為0.33%,而5只理財債券型基金中來自匯添富公司的3只管理費率為0.27%,來自華安公司的2只管理費率為0.3%。即,均略低于貨幣型基金。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對《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表示,理財產品的走俏與其相對較低的管理費率并無實質性關聯,短期理財產品受熱捧,主要由于銀行理財產品受限,今年產品出現斷檔,銀行會找到基金公司來合作推出產品,在產品發行時,銀行的推廣力度肯定必然加大,再加上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基礎好,因此相比與投資者不是十分了解的貨幣型基金來講更占上風。
管理費率優勢無關榮寵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根據WIND資訊整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股市的疲沓導致股票型基金的發行日益艱難,已成立的2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首募僅有7.69億元,募資最多的僅有24.33億元,絕大部分首募被卡在10億元以下。
相比之下,固定收益品種的日子要好過的多,尤其是5月份以來,先后成立的5只理財債券型基金,平均首募資金達139.55億元。然而,有喜就有憂,在短期理財產品如此火爆的背景下,貨基去年的榮寵卻被蓋過了風頭。具體看來,在目前已向證監會遞交申請的100只新基金中,貨幣市場型基金僅有5只;而從今年以來新基金的發行情況來看,在已成立的97只新基金中,卻不見貨幣市場型基金的身影。
整理資料顯示,目前成立的5只理財類債券型基金,實際上仍以定期存款等固定資產為主要投資標的。同時,匯添富理財30天A(,贖回)的首個到期年化收益率為4.02%,匯添富理財30天B(,贖回)為4.3%,而同期貨幣型基金平均收益為4%。也就是說,短期理財基金在投資方向和目前收益情況來看,與貨幣型基金相類似。
從兩類基金管理費率角度觀察,目前市場上運作的貨幣型基金管理費率均為0.33%,而5只理財債券型基金中來自匯添富公司的3只管理費率為0.27%,來自華安公司的2只管理費率為0.3%。即,均略低于貨幣型基金。
而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理財產品的走俏與其管理費率相對較低其實并無實質性關聯,短期理財產品受熱捧,主要得益于渠道的大力助推。由于銀行理財產品受限,今年銀行類理財產品數量較少,產品出現斷檔,因此,銀行會找到基金公司來合作推出產品,在產品發行時,銀行的推廣力度肯定必然加大,再加上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的市場基礎好,受投資者歡迎,相比與投資者不是十分了解的貨幣型基金來講,顯然短期理財產品更占上風。
上海證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代宏坤表示,貨幣型基金例年的發行與市場走勢相關。因為其主要投資者是機構,而股市向好的時候,機構往往把資金從貨幣基金中抽出,轉投股市;而在股市向下的時候,則把資金重新放到貨幣型基金中去。今年以來市場雖然震蕩走弱,但機構普遍看好后市,所以,今年基金公司較少申報貨幣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