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逾數十萬億元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即將迎來新的競爭者。本周,匯添富、華安2家基金公司分別上報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型基金、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等3款理財產品型基金。上述產品均通過創新通道上報,有望于近期獲批發行。
收益性、流動性存疑據悉,華安基金的產品方案為“有約定預期收益的固定組合短期理財產品”,“約定預期收益率”和“固定投資組合比例”是其兩大特色,這也將成為基金業的一大突破。以往,除了分級債基的A類產品,證監會不允許基金約定收益率。華安基金相關人士指出,正是因為投資比例固定,該產品收益率才可計算得出。“不過,具體約定預期收益率能到多少還無法得知,要根據發行前T―3至T―5日的貨幣市場利率水平而定。”
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型基金則很可能對每筆認、申購份額采取僅封閉首個月的運作模式。
而在投資范圍上,上述產品雖名曰債券基金,實則與貨幣基金更接近,主要投資于存款、央行票據、中票、短融券等,估值方法也與貨幣基金類似。由于均存在短期的封閉運作,理財產品型基金能否兼顧收益性和流動性值得關注。目前來看,其流動性不如貨幣基金;收益性則將低于大量配置信用債的債券基金。至于和銀行理財產品孰高孰低,則尚難確定。
據統計,去年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82%。不過,在到期收益率達5.5%及以上的產品中,超過三成均為1個月(含)以下期產品,這主要緣于銀行為了攬儲,大量發行期限在1個月(含)以內的高收益、超短期產品。分析人士表示,基于上述因素,至少30天期限的理財產品型基金收益率超過同期限銀行理財產品的概率極低。不過,相較于銀行理財產品動輒5萬元、10萬元的門檻,理財產品型基金認購門檻仍和普通基金一樣,僅為1000元,有望成為普通投資者短期理財首選。
面臨兩大挑戰對基金公司而言,理財產品型基金的推出有望使其從規模逾數十萬億元的短期理財產品市場中分一杯羹,從而告別資產管理規模上的止步不前。
數據顯示,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達款,較2010年增長71.40%;產品發行規模達16.49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增長1.34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募基金總規模縮水近3800億元。不過,從具體類別看,貨幣基金卻逆市擴張,特別是隨著去年底銀監會叫停30天期限以下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更是一躍成為短期理財市場新寵,規模從三季度末的1265.22億份,飆增至四季度末的2929.84億份,實現凈申購1664.62億份,凈申購比例高達131.57%。正是在這類低風險理財市場需求旺盛,而30天期限以下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空缺的背景下,理財產品型基金應運而生。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這類產品也面臨兩大挑戰:一是與銀行理財產品直接競爭,但還要通過銀行渠道發行,其中,匯添富理財30天債券型基金選擇工行作為托管行,華安季季鑫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及華安月月鑫短期理財債券型基金則分別選擇工行和建行;二是市場環境的變化。去年全社會融資成本高企,同時股市低迷,資金風險偏好降低。而今年貨幣政策出現放松,且股市有好轉跡象,資金風險偏好有所上升,低風險產品市場需求是否能保持去年的旺盛度,還需打個問號。但總體而言,理財產品型基金作為基金公司在規模連續四年止步不前的背景下做出的創新嘗試,仍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