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star晨星(中國)研究中心梁銳漢
最近媒體報道,一群最優秀的投資經理人盡管看上去對工作非常投入,但實際上他們正不斷搜索著職位信息,時刻準備另謀高就。這不是好萊塢影片里虛構的場景,而是基金專戶,這個曾經對投資經理來說頗具吸引力的領域在現實中面對的悲哀。
由于專戶理財的信息披露不對外界公開,所以我們對其的了解遠不如公募基金業那樣的透徹和明了―事實上,對于專戶理財的持有人而言可能也會得不到充分、及時的信息。事實上,美國專戶理財發展和其較為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分不開的。就專戶理財而言,專戶管理人和專戶持有人處于信息不對稱的狀態,適當的披露相關信息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首先,適當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專戶行業的優勝劣汰、健康發展。跟公募基金一樣,信息披露后投資者可以了解到那些機構的專戶業績更為優秀、風險收益特征更符合自己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適當的信息披露可以增加投資者對專戶產品的了解和信任度,也有利于促進更多的投資者加入其中。
第二,適當的信息披露將使得一些中介機構進入這個市場,包括評級機構和媒體等,這些機構的信息挖掘和分析對投資者有著積極意義。有人可能會擔心當凈值信息披露后投資者可能會過度追逐短期利益,這個問題確實存在,但也不光是中國投資者,其他新興市場包括成熟市場的投資者也存在這種所謂“貪婪和恐懼”的人性弱點。但是如果想想,如果公募基金所有的排名都取消會怎么樣?因為市場上的基金數量越來越多,投資者可能會無所適從,甚至會從小道消息的層面上去買賣基金。專戶理財也是如此。信息的披露和理性分析非常有助于培養投資者的理性,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尤其如此,道理總是越辯越明的。
第三,適當的信息披露有利于監管,理財行業是一個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受托行業,監管也就成了一個永恒的話題,但由于受托管理人和持有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受傷的少女”往往都是持有人,媒體的報道和“扒糞者”的努力會讓監管信息更容易的傳遞到監管層和民眾中去。
根據此前披露的數據,專戶理財的管理規模是一千多億元,和陽光私募的管理規模相仿,發展還是很快的。根據美國市場的數據,專戶理財規模大約是共同基金規模的十分之一,股票型基金的五分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專戶理財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中國的公募基金占家庭和社會財富還相對低的背景下。另外,最近監管層對基金公司投資范圍一系列的松綁也給專戶理財發展極大的動力。隨之專戶理財的不斷發展和競爭加劇,如何適當的披露信息將成為擺在行業面前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