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已經在券商中發酵,這將使證券公司設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從審批制轉變為備案制,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數量將獲得實質性松綁。但有深圳私募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目前及時發出產品不是問題核心,最重要的是設立產品后能否銷售出去。”另外,安信證券投研人員亦表示:“現在基金經理年薪普遍在100萬-200萬左右,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投資經理,年薪在50萬左右。總體來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業績弱于基金。但是,管理層目前會給券商松綁,未來券商股權激勵機制應該也會相應改變。”
首尾收益率相差超40%
近日,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頻頻“上市”,各家券商多想盡辦法,在弱市中向投資者推薦自己的新產品。“中信月月增益”集合計劃10月18日起發行,震蕩市低風險理財成主角。中原證券炎黃二號近日獲準發行“進場”抄底,10月19日至10月25日之間,開始向市場推廣。10月22日,華龍證券旗下“華龍證券金智匯靈活配置”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正式發行。但從多年走勢看,和陽光私募以及基金相比,券商集合理財的業績并不理想,各產品的業績也拉開距離。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有340余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在今年前三季度業績中,年內收益率首尾相差超過40%,相差甚遠。同花順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光大證券的集結號收益型一期以24.81%的收益排名第一,其后是興業證券玉麒麟2號以19.83%的年內收益率,排名第二。而東莞證券的東莞旗峰2號目前的年收益為-18.90%,基本在同類產品中排名最后。
據了解,日前上市的券商發行理財產品依然是報中國證監會批復核準后才上市發行。其審批周期依然較長,特別是在產品申報集中時,經常錯過行情。相比而言,借道信托的陽光私募發行產品靈活很多,因此先天具有業績競爭優勢。
管理激勵體制面臨調整
對目前變局,昨日下午國信證券資產管理部門召集全部人員開會,研究學習集合理財產品改為備案制后的應對策略。
安信證券投研人員昨日對南都記者分析指出:“總體來說,現在券商資產管理,應該算是一般好,不是特別好。從長期的業績看,投資者買很多產品還沒有買指數基金收益好。主要是人才決定的,目前券商資管和基金經理相比,收入差別很大。”他舉例說:“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年薪平均100-200萬屬于正常。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投資經理,年薪在50萬左右。”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博)介紹說:“人才流動對券商來說很正常,券商界正在深入探索股權激勵機制,將來也是相當于開私募。目前在集合理財產品改為備案制之后,投資經理或者和做私募的一樣。”
深圳天力拓(博)投資總監兼“天力拓一號”基金經理王先春對南都記者表示:“目前及時發出產品不是問題核心,最重要的是券商設立產品后能否銷售出去。從最好的產品業績看,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比陽光私募產品相差還是很多。”
與公募相比券商集合理財的特點
一、投資比例更靈活。公募基金倉位不能低于60%,而券商集合理財不受此限制,可空倉,可滿倉。
二、購買門檻相對較高。限定性產品最低為人民幣5萬元,非限定性產品最低10萬元。券商理財產品一般每三個月或半年開放一次。而公募基金的申購起點一般都為1000元,每日開放。
三、激勵機制更充分。券商集合理財主要依靠提取業績報酬來創造收入。當理財產品超過約定的收益率之后,管理人會提取一定比例的業績報酬。所以券商理財產品的業績好壞直接與管理人的利益緊密相關,從而激勵管理人更加追求絕對回報。
投資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選擇標準
首先,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實力來選擇。如果是以資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應該選擇限定性產品;如果是以追求高收益為目的,則應該選擇非限定性產品。
其次,考察歷史業績。不能只看該產品最近一年的收益,還應考察其在牛、熊市中的綜合表現。如果是新成立的產品,則應考察其投資經理曾經管理過的產品的表現。
最后,考察券商資產管理團隊的綜合實力。考察券商過去是否有成功的集合理財產品運作經驗,業績如何,管理團隊人員是否穩定等。穩定而優秀的管理團隊,是一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取得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