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買基金俞思佳告訴記者,其實不少短期理財基金嚴格來講是短債
【財經網專稿】記者王瑞當前“創新”的口號籠罩著整個基金行業,不少基金公司開始大打“創新”牌,以獲取大規模的募資額,壯大自家家底。但是記者發現,這些“創新”基金到底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則需多加考量。
5月初,銀行短期理財基金銷售火爆,華安月月鑫和匯添富理財30天兩只創新型基金發行7日,共計募集400億份的天量。
但是好景不長,匯添富和華安的短期理財基金均遭大額贖回,匯添富30天贖回額度高達180億元,華安月月鑫首個開放日贖回150億元,申購僅1億元。如此冰火兩重天的情景,業內人士為之瞠目。
根據首批兩只理財基金公布的收益率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匯添富理財30天A(,贖回)實現年化收益率4.056%,B為4.334%。截至6月27日,華安月月鑫A()的年化收益率為3.239%,B為3.474%,均落在預期收益區間內。
即便如此,基金公司仍在大量申報短期理財基金產品。根據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共有21只短期理財債券基金等待監管層批準。
業內人士指出,理財基金頂多算是微創新,創新程度不高,實際上是一種投資期限固定化和預期收益率約定的貨幣基金,在收益率上并沒有太多優勢,無法明顯超越貨幣型基金。
好買基金俞思佳認為,短期理財基金在營銷時,很明顯是在利用“創新”做噱頭,其實嚴格來講是短債。
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有很多基金都打著創新的名號吸引投資者的目光,一般來看,說創新的募集會比較好賣,創新概念基金其實多多少少有點噱頭。
(證券市場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