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證監會制定發布的《關于推進證券公司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思路與措施(征求意見稿)》(又稱券商創新11條)正在公開征求意見階段。征求意見稿第四條提出,要擴大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范圍。充分發揮證券公司柜臺銷售功能,允許證券公司代銷經國家有關部門或者授權機構批準、備案發行的各類金融產品,為證券公司探索客戶財富管理等業務創造條件。有關人士還表示,目前,機構部正在制定《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產品暫行規定》。
券商創新11條意味著券商可以與信托公司合作,代理銷售信托產品。
券商創新利好第三方理財
有市場人士表示,這對券商是極大的利好。對所謂的第三方理財應該算是沉重的打擊。券商不管是在營業網點,投顧人員配置數量,既有客戶保有量上,都有壓倒性優勢。更有觀點認為,更加靈活多樣的券商資管業務的推出將給資金類信托帶來壓力,券商搶灘代銷市場,第三方理財市場可能會出現倒閉潮。
對此利得(中國)財富管理研究院認為,僅從當前券商創新11條來判斷,信托業受到券商創新潮的影響并不大,對于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來說反而是利好,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券商創新對結構信托沒有影響,而信托資管比例小,其影響至少兩三年后才會顯現。信托在資管業務方面是有優勢的,有其完整的體系,相對而言,目前券商的資管產品過于單一,亟須拓展廣度和深度,可創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次,券商創新11條的出臺將會引發信托產品結構的變動,短期類的信托產品供應將增多,而目前財富管理行業的現狀是,優質的信托產品是靠秒殺的,客戶經常抱怨沒有買到產品,政策出臺之后,市場供求緊張的格局將得到優化。
錢多人傻項目少
當前,好的信托產品按照網絡上的流行說法是“拼人品”,有些產品可以說得上是“秒殺”,對于市場的這種變化,有些投資者連呼“看不懂”。利得(中國)財富管理研究院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2008年金融危機的后果頑強延續,現在的經濟狀況某種程度上還不及2008年。
其次,現在很多信托公司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財富公司,第三方理財很難拿到好的項目。銀監會鼓勵信托公司直銷。之前對于信托公司異地設立分公司、辦事處的限制松動,信托公司從費用上和客戶把握度上都有意愿信托直銷。
再次,一些調控政策,比如房地產調控使得房地產信托難以發行,而之前幾年房地產信托占每年的信托比重很大。
最后,前兩年信托產品到期,市場資金量大,項目少,競爭越加激烈。
此外,一些第三方理財公司渠道的談判能力弱,導致拿不到好項目,長期以往惡性循環。有些第三方理財公司接觸信托公司的時候再產品節點上比較晚,往往是項目開始發行的時候,而此時項目基本上已經找好渠道對接,所以不太可能有太多好項目給第三方理財公司。
模式為王
從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角度來看,資產管理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一次次重大的結構性變化。這些變化或將改變行業格局,亦有可能引發商業模式的變動。究其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因資產管理行業自身的不斷追求創新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經濟形勢所必然導致;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起步較晚,在行業不成熟時期快速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個不斷調整和完善自身的過程。
如果僅僅依靠代銷信托產品的老思路,就算目前的政策利好,這條路也走不了太遠,必然會甩到第三方理財競爭的外圈,日漸邊緣化。
目前,信托業還處于高速增長期,蛋糕越來越大,第三方理財行業前兩年的野蠻生長在這種情況下洗牌已經開始,這將倒閉第三方理財公司的兩極分化,也倒逼有實力的第三方理財公司的轉型。思路決定出路,第三方理財公司能否發展壯大還在于模式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