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流動性緊張理財市場開打“搶錢”戰第2頁:網絡巨頭加入“搶錢”大戰第3頁:投資者宜“量體裁衣”
歲末的流動性緊張以及金融機構年終考核的雙重壓力,捧紅了以銀行間市場為主要投向的理財產品。百度、網易等網絡巨頭聯手基金公司“攪局”,更是加劇了資金市場的“搶錢”爭奪戰。
理財市場收益沖高
時值年末,投資市場的亮點并不多:股市不景氣、信托暗淡、債市萎靡、黃金價格走低。一片蕭條中,貨幣基金、銀行理財憑借年末的流動性緊張異軍突起,以高收益成為理財市場的主力。
在北京銀行(行情,問診)菜市口支行營業廳,匆匆趕來的牛女士倍感失望,一款100天期限、年化收益率5.7%、5萬元起購的理財產品已經銷售一空,負責理財業務的大堂經理劉平讓牛女士留下電話,等增補份額時聯系她。
由于收益較平時高出一截,搶購理財產品的場面在多家銀行上演。據普益財富統計,上周75家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611款,1個月至3個月期限多達358款,占到產品總數的59%,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大大高于平時4%-5%的收益率。與此同時,以短期貨幣工具為主要投向的貨幣基金進入了高收益期,7日年化收益率紛紛“破六奔七”,一改平日4%左右的常態。內容導航流動性緊張理財市場開打“搶錢”戰網絡巨頭加入“搶錢”大戰投資者宜“量體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