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者面臨的更多的是長線和短線上做選擇而不是在成長和價值上做選擇
專業股票投資是長期投資,長期投資最大的困難是抵御市場每天都發生的短期誘惑。股票投資的標的是企業,股票投資的目的是獲得伴隨企業價值增長的回報。理論上只要企業盈利還在增長,其股票價格就應該隨之不斷上漲,就像人的歲數自然增長一樣,但由于虛擬經濟易受大眾情緒的影響(心理學上有個規律:個體的瘋狂是偶然,大眾的瘋狂是必然),股票價格的波動總是大大超過企業盈利的波動,下跌和上漲都總是表現出過頭的特征,專業的股票投資者隊伍也就應運而生,需要在股價過度波動時買入或賣出,而這種大量的買入或賣出的交易又反過來導致牛市和熊市的趨勢在歷史上表現得那么明顯。
越成熟的市場,其股票價格波動相對更為理性,新興市場的股票價格更多地受到各種短期因素的影響,表現得更為劇烈和頻繁。在國內,成長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的區分遠遠沒有長線和短線投資區分那么明顯。總體上,由于國內上市公司大多數處在盈利、規模、管理上都快速成長的階段,處在企業盈利增長快過給股東分紅增長的投入階段,股價的波動更多的受到盈利變化的推動,加上國內沒有價值投資所要求的廉價、高分紅率的投資標的,市場投資基本是一種單一的成長性投資模式。
投資股票,追求財富是人一生的事業,馬拉松的賽程用百米跑的方式不大可能堅持得太久,短期暴利是誘人的,但很難成為職業型的盈利模式,一旦形成追求短線暴利的路徑,其長期的市場判斷能力很容易萎縮,也就很容易錯失企業長期價值增長帶來的長期穩定回報。
基金經理王志華
國內基金業最早的基金經理之一,證券從業經驗12年,基金從業經驗7年。曾任君安證券公司證券投資部總經理助理。1999年加入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歷任研究員、興安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及興科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二、藍籌股應該獲得穩定性溢價
目前A股市盈率分化不大,不同行業的市盈率差別在不斷縮小,周期性行業和非周期性行業的市盈率差別在縮小,消費品和投資品的市盈率差別在縮小,服務業和制造業的市盈率差別在縮小。更為突出的是同一個行業的不同公司,龍頭公司和二線公司的市盈率差別基本上消失了,白酒企業的市盈率普遍達到40倍,房地產業市盈率普遍也能達到20多倍。這種“估值大鍋飯”的現象沒有體現出企業的品牌差異、核心競爭力差異、管理差異、銷售渠道差異、長期業績成長的穩定性差異,尤其是龍頭藍籌公司的巨大品牌價值、無形資產價值、核心技術價值、管理價值、銷售渠道價值等都沒有獲得應有的溢價。能夠做到業績持續高增長,給長線投資者帶來高回報的還是那些少數龍頭優質藍籌公司。
雖然市場的成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這個過程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藍籌優質公司的溢價必然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時間會站在優質公司這邊。
三、藍籌公司的成長至少看3年
目前大多數公司的股價處在歷史高點,對市場總體價格水平的判斷便顯得至關重要。系統風險可能是現在每個投資者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從過去將近20年的中國股票運行歷史看,我們經歷過了兩輪時間超過了5年的大牛市:1988年―1993年,1996年―2001年。本輪牛市的起點可以從2005年中算起,能否持續5年以上時間主要取決于市場主體―藍籌公司的盈利增長以及國際經濟政治大背景,國內宏觀經濟的大環境。目前我們藍籌優質公司的估值水平用成長價值的指標(PE、PB和PEG等)來衡量是處在合理正常范圍之內。隨著企業盈利的穩定快速增長,股價同步反應業績,至少未來3年,藍籌公司的股價再保持合理的上升勢頭的確定性很大。
任何公司股票價格的未來趨勢是由兩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一是企業業績水平和增長預期;二是其股票價格本身的高低。企業盈利和估值水平分別從兩個方面影響股價的波動,有業績推動和估值推動的不同的主導因素,但估值推動只能在一定階段,一定條件下起作用,業績推動是長期主線。兩方面的差異常常導致好公司不一定有好價格,而有好價格的又不一定是好公司。發掘和認識一家優秀公司不難,難在發掘出和投資在有較大價格優勢的優質公司。所以投資即使是對藍籌優質公司的投資也是一個不斷需要調整和重新審視認識企業價值的過程。當股價脫離基本面,過度透支未來業績的時候,也就是泡沫發生的時候。
四、2007年2季度市場展望
展望下一階段市場,行業上繼續重點關注房地產、金融、品牌消費品、零售等資產性質類行業,以及“十一五”規劃中國家重點投資的3G、數字電視、機床、鐵路、造船、航空制造、軍工、電力設備、軟件、新能源等政府支持類行業;繼續重點挖掘上述行業中自主創新能力強的、自主定價能力強并具備一定品牌優勢、管理優勢、技術創新優勢、市場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維持對其中估值合理,業績增長勢頭強勁的公司的持有策略,對其中估值過高、出現泡沫的公司堅決減持,適當增加防御性資產的配置,適度配置資產注入確定、估值水平相對合理的公司。
處在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黃金十年的歷史性長河之中的每一位投資者,在不遠的未來恐怕難以離開股票泡沫帶來的焦慮和煎熬。企業盈利增長相對來說更容易把握,但估值水平的變化常常超過大眾的預期。我們相信未來股市運行會更健康,更理性,讓我們的投資真正變成理性分享中國經濟黃金成長的盛宴。
網易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