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月20日訊
宏源證券近日發布研報稱,18日晚間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會同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發布《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審批與管理規定》,《規定》提出的9種情況外,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將不再需要辦理任務申請和審批手續,只需在飛行前按照飛行管制規定提出飛行計劃申請,并說明任務性質。起飛、著陸標準由機長或者飛行員根據適航標準、氣象條件和任務要求確定。
研報指出,此次空軍將非九類的通航飛行管理下放給民航,并且通用航空飛行任務將不再需要辦理任務申請和審批手續,只需在飛行前按照飛行管制規定提出飛行計劃申請等,等待3年的政策甘露姍姍來遲,意味著國內通航飛行任務將逐步從審批制過渡到備案制模式,通用航空發展最必要的條件將逐步突破,低空空域資源的將逐步放開。
此次規定使得限制通航發展最大瓶頸逐步突破,在一般空域內,只需提出飛行計劃申請就可以進行,審批手續簡化,時間和政策成本大大降低,通航作業量有望大幅增加,從而逐步帶動通用航空產品的生產銷售、運營服務發展,通航春天號角已經吹響。但所有的飛行活動還是需要提出飛行計劃申請并按照現行的飛行管制條例進行審批,低空航圖并未出臺,離實現無需審批的“報備”飛行仍有較大距離,整體放開仍需等待。
通航藍海空間廣闊,通用航空制造銷售、運營維修及培訓相關產業鏈逐步受益。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通用航空器保有量將從目前的1600架增長至1萬架,而美國目前24萬架,飛行總量由目前的56萬小時增長至200萬飛行小時,而美國目前約為2700萬小時,年均增速20%,通航全產業產出規模約1.5萬億元,發展空間巨大。看好國內最大通航運營龍頭中信海直()未來陸上通航及維修業務的放量,以及航空維修和培訓穩增長,航空制造新突破的海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