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的投資生涯并沒有改變任少華骨子里的開放性情,“不限于提綱,什么問題都可以談”。哲學專業的背景給他最大的啟發是靈活、多角度看問題,不鉆牛角尖,做人如此,投資如此,管理公司亦如此。履新兩個月,任少華形容自己的狀態只有一個字:忙。他希望盡快適應東吳基金公司總經理的角色,也希望在他管理下的東吳基金發展之路變得更加多元和有活力。
更注重多元與開放
“東吳基金在成長股機會的發掘方面具有優勢,在保持既有優勢的前提下,我希望將東吳基金的投資策略變得更加多元化,以保證在不同市況下都能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
任少華在投研領域浸淫將近20年,盡管履新不久,面對“東吳基金投研下一步如何走”的命題,他已有自己的規劃。
“經過幾年的發展,東吳基金在投研方面初具特色,尤其是在成長股、新興產業等領域的投資把握上有一定優勢,對公司品牌的樹立起到了較為積極的作用。”任少華表示:“但是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風險很大,如果固守單一特色,無法靈活適應市場變化,業績容易出現大幅波動,投研就會走向死胡同。”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在任少華看來,在保持原有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未來東吳投研會往更加多元和開放的方向發展。
首先,在投研團隊上,任少華希望東吳基金的投研人員都能基于自身特長形成不同的風格,而非僅偏重成長,“市場風格本身具有多變性,打造多策略的投研平臺,利于應對行情變化,有助于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資者,實現整體業績的穩健提升”。
其次,在產品結構方面,東吳基金今后將更加注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開發。在任少華看來,目前市況下,權益類投資面臨嚴峻挑戰,如果行情延續震蕩調整,過于偏重權益類產品就會在既有規模的保有和新增規模的擴容方面陷入困境;此外,市場存在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有效挖掘低風險投資需求,從長期看有利于基金規模的有機增長;而從海外成熟市場情況看,80%以上的產品創新發生在固定收益領域,這塊藍海將成為今后包括基金公司在內資管機構重點競爭的領域。
“我們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使得東吳基金旗下產品結構更為均衡,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產品比重‘平分天下’。”任少華表示。
最后,在投研理念方面,任少華希望給東吳基金灌輸“絕對收益”的意識。“沿用多年的相對收益理念使得基金經理在投資方面進取不夠,這也成為投資者抱怨未從基金得到真金白銀回報的口實。”任少華告訴記者,今后東吳基金將從產品設計和考核機制等方面著力推進,落實絕對收益理念,努力為投資者謀求更多回報。
兼容并包“公”“私”偕行
“東吳基金將會加大在專戶領域的投入,打造服務實體經濟的投融資平臺,希望三年后專戶業務規模能趕超公募。”
隨著證監會有關基金公司成立專戶子公司的政策放開,各家基金公司都在摩拳擦掌備戰專戶,東吳基金也不例外。
相關人士介紹,年初首批獲批基金專戶業務資格的東吳基金已聯合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成功推出第一單專戶業務,并于8月份募集成立。據悉,東吳基金-民生私銀鼎利1號為債券型投資產品,專注于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
“專戶業務第一單的順利推出對公司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方面表明公司能夠為客戶量身訂制好的投資管理計劃,提供最具針對性的投資服務,另一方面也標志著公司在多元化業務拓展方面有了重大進展。”任少華表示:“隨著政策的放開,基金公司在專戶領域的活動空間大為拓展,東吳基金正積極籌備專戶子公司業務,打造投資‘準信托’平臺。”
在任少華看來,公募業務受制于市況和政策,再次實現爆發式增長需要時間和機遇;而在專戶領域,各家公司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線,對于東吳基金來說是實現“彎道超越”的重要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東吳基金第一大股東東吳證券是總部在蘇州的唯一一家綜合性證券公司,多年來深耕細作,實現了自身在蘇州“根據地”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等的絕對領先地位。
特定資產管理業務某種程度上類似于“準信托”,較為貼近郭樹清主席有關“資本市場如何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命題,對于背靠經濟發達、實體經濟集聚的蘇州根據地的東吳基金來說,在專戶領域的業務拓展無疑具有先天優勢。
“管理層近期的一連串舉措給基金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思路,要把自己的命運與服務實體經濟的‘大局’聯系起來,不要僅僅局限在‘投資游戲’中,否則就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危險。”
任少華告訴記者,作為資產管理機構,基金不能再單純扮演投資平臺的角色,還要打通融資端,在項目和投資客戶中牽線搭橋,構建高效的投融資平臺,服務實體經濟。而目前來看東吳會將這個任務落實到“待產”的專戶子公司身上。
近幾年信托行業發展迅速,其所積累的風險也日益引發市場關注。任少華認為,要有效化解相關領域的風險,就應該增加參與機構的數量,有效分散“集中風險”。
9月26日,證監會正式發布修訂后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并將于11月1日正式施行。任少華透露,近期與監管層有過溝通,相應細則預計會很快落地。他表示,東吳基金會積極跟進,爭取第一時間拿到資格,而在業務范圍的規劃上,他也透露東吳的專戶平臺將更多向融資方向傾斜。
創新助力有機增長
“在業務創新方面,管理層比我們思想更加解放。以前是劃個圈,沒有規定可以做的都不能做;現在是劃個圈,沒有規定不能做的都可以做。”
談及今年以來風風火火的產品業務創新,任少華也感同身受,他表示,在監管層放松管制加強管理的思路之下,創新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詞,也是基金公司弱勢突圍的重要方向。
“與管理層的接觸過程中,我感覺在業務創新方面,管理層比我們思想更加解放。以前是劃個圈,沒有規定可以做的都不能做;現在是劃個圈,沒有規定不能做的都可以做。”任少華表示,東吳基金近期的創新重點還是會放在專戶業務的拓展上面。
“我希望未來的創新重點一定程度上集中在能夠融合多種投資手段和工具的創新領域,相較于公募受政策所限,專戶領域在這方面的創新空間較大,這可能跟我本人的背景有關。”
資料顯示,1993年至1998年任少華曾在蘇州中辰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助理;2002年加入東吳證券,歷任副總經濟師、資產管理總部總經理、總裁助理、總經濟師、副總裁等職。2007年后又先后擔任了東吳期貨公司董事長,東吳創新資本管理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過去的工作經歷使得我對絕對收益理念感受較深。”任少華告訴記者:“今后我們創新的目標是構建絕對收益類的產品,近期我們也在與相關機構接觸商談相關事宜。”
在其看來,當下行業規模滯漲很大程度上源于沒有提供足夠豐富的具有絕對收益概念的投資工具,市況所限很多公募產品客戶黏度不高。東吳基金未來不會單純追求規模爆發式增長,“我們希望增長是有機的,是基于扎實的業績,而這需要依托創新。”
“對于傳統銷售渠道我們很重視,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訪渠道;但是我們不看重注水的規模,今后會在產品創新帶動規模方面下力氣。”任少華透露,隨著特定資產管理業務落地,將來會嘗試與機構客戶合作為其量身定制專戶產品。
另一方面,資產管理行業的核心資產是人,產品業務的創新也離不開人,對于團隊的建設是任少華心中東吳基金多元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
“我個人對明星基金經理沒有特殊愛好,正如前面所說,我希望我們的團隊是多元化的,每個人在各自領域都能獨當一面,有自己的‘粉絲’。”任少華表示,目前公司團隊逐漸穩定,人力資源總體充沛,今后會在創新型人才特別是在固定收益領域的人員招募方面花大力氣。
在回答記者“希望跟什么樣的人合作”的問題時,任少華依舊保持了一貫的風格,笑道:“思維活躍開放、理性、負責任的人,是我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