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是危言聳聽,也許用不了多久,就有基金要“崩盤”,且聽我三點意見:
1、QDII即將結束封閉期面臨開放贖回的大考
股票型QDII基金即將度過為期三月的封閉期,即將開放日常申購贖回業務。據悉,南方全球精選12月19日(今天)起開始辦理日常申購贖回業務,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是12月27日結束封閉期。而最新的凈值數據也顯示出QDII很不爭氣,凈值再度大縮水,其中華夏全球精選12月14日凈值為0.887元,較前一周下跌6.63%,上投摩根亞太優勢為0.889元,當周下跌5.43%;南方全球精選為0.926元,下跌4.83%。五只QDII中墊底的嘉實海外為0.863。這么差的表現,估計沒有人傻到會去申購,遭遇凈贖回是肯定的。
也許有人會說,很多QDII基民會舍不得割肉,凈值1元附近QDII基金才會面臨真正的贖回潮。其實不然。因為基民一時半會根本看不到QDII凈值回到1元的希望。未來形勢上,香港經濟顧問郭國全警告稱,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已經演變成了“金融風暴”。美聯儲前格林斯潘更是明確指出,通脹減緩的時代已經告終,美國已經顯示出了“滯脹”的初期跡象。投資海外的QDII可以說是前景陰暗。所以,我覺得,很可能QDII一結束封閉,贖回壓力就會撲面而至。想必大家還記得QDII認購時的瘋狂,如此瘋狂的背后說明QDII基金持有人中投機者眾多,一有風吹草動,還不形成更加瘋狂贖回潮?
2、基金開始了對重倉股的割肉比賽,跑得慢的風險大
這一波調整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金重倉股調整的幅度比較大。這次調整從擠壓“藍籌泡沫”開始,很多基金青睞的大盤藍籌股幾乎被腰斬。現在調整正向縱深發展,尤其是最近“地產金融”這兩大基金必配板塊的“塌陷”,使基金再也無法靠“抱團取暖”來度過這一季寒冬。拋棄傳統的重倉股已經成為共識,這幾天指數一跌再跌,“八二”特征明顯說明基金都在比賽割肉,現在不在于跑不跑,關鍵看誰先跑。總有跑得慢的,誰跑得慢,誰就會遭受滅頂之災,在大環境無起色和基民贖回夾擊下,就有可能“崩盤”。
3、基金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現在行情不是一邊倒的大牛市,操作難度大了,基金優勝劣汰也開始了。俗話說“只有退潮時才知道誰在裸泳”,同樣,單邊上揚的大牛市中是看不出基金好壞的,或者說好壞區分并不會很明顯,掩蓋了基金質地的差異。有人說現在進入了“牛市”后半期,或者說“后牛市時代”,不見得完全正確,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隨便買什么都掙錢的時代肯定過去了,操作難度加大了。基金質地的好壞肯定會隨著業績的不斷分化顯現出來。還是那句話,總有表現最差的,優勝劣汰,強者恒強,差者更差,說不定哪只倒霉蛋就突然“崩盤”了。
有人總結了可能最先“崩盤”基金的特征,我也認為很有道理,轉載如下:
有幸成為中國第一只被迫停止贖回的基金很有可能具備一下簡單的特征:
(1)基金持股集中度比較高,行業和個股都比較集中。
(2)基金規模比較小,隨時面臨清盤的威脅。
(3)基金業績不穩定,大漲大跌特征明顯,季度排名忽高忽低。
(4)基金經理操作風格激進,投資理念劍走偏鋒。
基民朋友,就順著這個線索找吧,歡迎列出你心目中可能最先“崩盤”的基金。